7月1日-3日,信阳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班第一组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依托各地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
7月1日至7月2日,我校青马工程乡村振兴实践团去往驻马店竹沟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是中原抗战的支点、新四军的摇篮。“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竹沟革命纪念馆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内有革命旧址31处,文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纪念馆内同学们认真参观馆内实物、文字材料展示,了解竹沟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对革命的认知。共同追寻先烈足迹,感受昔日峥嵘岁月。
同学们从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足迹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了解竹沟的革命历史和竹沟人的革命精神。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革命斗争的艰辛,更加领略先烈们英勇的革命精神。青山巍巍,绿水荡荡,英雄烈士们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牢记革命斗争历史,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竹沟革命纪念馆,实践团的同学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使命,筑牢理想信念。同学们更加坚定爱党、新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同学们表示,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要时刻谨记入党誓言,继续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始终以党员的先进性来鞭策激励自己,以更加高昂的精神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7月3日,我校青马工程乡村振兴实践团同学去往尖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尖山革命纪念馆依托鄂豫边省会委所在地的一座祠堂改建而成,分为三个展厅,内部陈列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珍贵的历史图片,详细介绍了尖山地区的革命历史,鄂豫边省委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具有革命历史价值和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尖山,素有“鸡鸣闻三市,一脚踏三县”之称。在这片土地上,我党先后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胜利,留下一座又一座感天动地的丰碑。尖山,就是这块用鲜血染红的豫南大地上最闪耀的一颗红星。
尖山革命纪念馆内,同学们认真的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尖山抗日的英勇事迹,感受当年英雄英勇斗争、保家卫国的精神。在近三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在尖山英勇斗争的人们为了理想、为了民族、为了家国、为了生存,不畏艰险,坚贞不屈、前赴后继,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
本次青马工程的乡村振兴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
在这短短的三天内,信阳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班第一组乡村振兴实践团同学,追寻先烈足迹,听取先烈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在此次的“三下乡”活动中,使得实践团的成员们更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员自强不息、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更加了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传承了红色革命精神,激励新时代的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